6月24日下午,博彩平台 全国两会精神学习会暨《民法典》解读系列学术讲座第五讲通过腾讯课堂线上直播。本讲由博彩平台 张鹏教授对《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进行解读,由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王振华主持。
在讲座的一开始,张老师简单概括了本次讲座的七个部分:前两部分是绝对权保护请求权和侵权损害赔偿的区分以及公平责任问题,属于本次《民法典》侵权责任编改动较大、颠覆性较强的部分,将重点讲解。三、四、五部分是《民法典》对各种具体侵权行为中具体规则的完善,如侵权责任成立规则、免责事由规则、损害赔偿规则。最后将讲解《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应对社会热点问题的两项改革:完善网络侵权责任规则,引入生态破坏侵权责任规则。
首先,张老师用表格对比的方式重点讲解了绝对权保护请求权和侵权损害赔偿的区分。
传统民法对物权的保护有两种方法,物权请求权和侵权之债。物权请求权与侵权之债在责任形式、立法目的和构成要件上都有所不同,尤其是构成要件上,物权请求权不要求有过错,而侵权之债的成立需要有过错,没有过错就没有责任。两种保护方法各有各的适用范围,是两个不同的制度。
在我国,从1986年《民法通则》开始就把物权请求权、侵权之债都统称为“民事责任”,没有加以区分。同样地,《物权法》第34、35条虽然规定了物权请求权不要求过错,但37条又规定了“侵害物权,造成权利人损害的,权利人可以请求损害赔偿,也可以请求承担其他民事责任。”由于《民法通则》中的民事责任是不加以区分的,《物权法》相当于延续了过去的“民事责任”概念。《民法典》侵权责任编针对这一点做出了重大修改,在第1165条和1166条都明确了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才承担侵权责任。
绝对权保护请求权和侵权损害赔偿的区分还体现在诉讼时效适用问题和连带责任问题上。人格权请求权、物权请求权、知识产权请求权等绝对权保护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限制。侵权损害赔偿、侵权之债存在连带债务,而绝对权保护请求权不存在连带责任、按份责任,《民法典》总则编第177、178条的适用对象仅限于侵权损害赔偿、侵权之债。
在第二部分,张老师主要讲解了公平责任的合理性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司法实践中,很多法官适用公平责任是为了逃避认定过错、逃避认定因果关系,或者无端加重行为人责任。《民法典》第1186条规定,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的,依照法律的规定由双方分担损失,没有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但是,出于人道主义和社会和谐角度,公平责任还是具有合理性的。同样适用公平责任的还有高空抛掷物致人损害问题。
在第三部分中,张老师讲解了侵权编对侵权责任成立规则的完善。侵权编修改了“个人劳务侵权规则”,偏向于雇主的过错责任,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提供劳务一方损害的,提供劳务一方有权请求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也有权请求接受劳务一方给予补偿。此外,引入了机动车管理人概念,增加了“遗失或者违法销毁病历”推定医疗过错,明确了公共道路管理人责任和道路施工致人损害责任,增加了用人单位的追偿权。
在第四部分中,张老师讲解了侵权编对免责事由规则的完善,将自甘冒险的活动局限于“文体活动”,强调了这里的“冒险”是活动内在的、不可避免的、不可预测的风险,而且自身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除外。若有故意或过失但不违反活动规则,也不属于侵权。此外,第1177条新增了自助行为的免责事由,扩大了可以采取扣留措施的范围。第1217条明确了好意同乘属于无偿行为,应当减轻赔偿责任,但仅限于非营运机动车。第1240条将高空、高压、高速轨道运输工具致人损害的免责事由从原来的“过失”改为了“重大过失”。关于违反规定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第1246条增加了受害人故意挑逗的免责事由;而对于禁止饲养的烈性犬致人损害,没有增加免责事由,体现了立法者的坚决态度。
在第五部分中,张老师讲解了侵权编对损害赔偿规则的完善。关于侵害人身权益损害赔偿的计算,第1182条规定被侵权人可以选择按受到的损失或者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赔偿。侵害财产的,按照实际损失赔偿。此外,侵权编明确了只有自然人有精神损害赔偿,增加了侵犯知识产权的惩罚性赔偿,在产品有缺陷的基础上增加了“未采取有效补救措施”的惩罚性赔偿,在高度危险责任赔偿限额的基础上增加了“行为人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免责事由。
由于时间关系,张老师对第六、七部分的内容进行了简单介绍。《民法典》第1195、1196条对网络侵权责任规则进行了完善,明确了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权利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必要措施,通知应当包括构成侵权的初步证据及权利人的真实身份信息。网络用户接到转送的通知后,可以向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交不存在侵权行为的声明,声明应当包括不存在侵权行为的初步证据及网络用户的真实身份信息。对网络侵权责任规则的完善,将有助于规制因恶意竞争引起的滥用举报权的现象。最后,侵权编还引入了生态破坏侵权责任规则,强调了归责原则为无过错责任,追究责任的主体为国家规定的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组织,实践中主要为省级公益组织和省市人民政府。张老师强调,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是有所差别的,生态破坏的保护对象是整个生态环境,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公法与私法两个思路,侵权责任编为我们提供了民法的思路。关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我国立法仍在探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至此,博彩平台 全国两会精神学习会暨《民法典》解读系列学术讲座第五讲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