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彩平台

漫修东吴学术论坛第52讲:刑法中因果关系的理论与实践

发布者:沈险峰发布时间:2020-11-25浏览次数:1419

20201121日晚1900,漫修东吴学术论坛第52讲在博彩平台 大会议室顺利举办。上海市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杨兴培教授,应邀作了主题为“刑法中因果关系的理论与实践”讲座。江苏省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凌雄林四级高级检察官、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刑法学科带头人钱叶六教授、博彩平台-最大的博彩平台 陈珊珊副教授、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田然博士作为嘉宾,作为与谈人也参加了本场讲座。本场讲座由博彩平台 刑法学科带头人李晓明教授主持,院内外师生及实务界相关人士参与了本次讲座。

讲座尹始,李晓明教授先向与会者介绍了杨兴培教授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成就,随后杨老师开始讲座。

在讲座中,杨老师首先归纳指出,合法的行为中不需要讨论因果关系。比如,民警执行死刑、医生救死扶伤、建筑工地爆破危房、人类的生活经验、社会的一般观念,告诉人们这里不需要讨论因果关系。因此,因果关系只存在于疑难案件中。比如,事主追小偷落水溺死或被汽车撞死,出租司机抱老人下车致使冻毙而死,宋福祥夫妻怄气致死案,台湾医生隐瞒病情致死案,德国小店毒蘑菇案,穿越沙漠破坏水袋案、累加的50%投毒案等等都充满着因果关系的争议。至于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导致严重结果案更是理论与实践的难中之难题。

关于刑法中因果关系的判断,杨老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在疑难复杂案件中,诸多条件、原因本身是否具有导致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判断因果关系的基准。比如,轻微打击导致心脏病人死亡的案件,轻微打击行为与心脏病人死亡有无因果关系?杨老师认为,轻微打击本身通常并不会导致死亡结果。之所以发生死亡结果,主要还是归因于其自身的特殊体质。因此,在因果关系的判断上,就难以认为轻微打击行为与死亡结果存在因果关系。

在刑法因果关系与域外客观归责的关系上,杨老师认为域外的客观归责理论及其内涵、根据,与传统刑法理论中的刑事违法性范畴,可能存在交叉,也从侧面说明客观归责理论的局限性。

在与谈环节,钱叶六教授高度评价了杨兴培教授的学术影响力,认为杨老师的立场、观点明确,令人印象深刻。钱老师认为,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是具体的、个别的,在轻微打击导致心脏病人死亡的案件,在归因视角可以肯定存在条件关系的原因,但在归责层面,可以考虑行为的出罪化处理。陈珊珊副教授对于杨兴培老师的学术讲座表示欢迎,对杨老师的学术观点也表示赞赏。在客观归责理论的视域,陈老师指出,在德国刑法理论界,目前还占据主流通说地位,可以与我国传统刑法理论中的因果关系进行比较研究。田然博士介绍到,客观归责理论虽然在德国刑法学界是通说,但在实践中影响并不明显,这也折射出理论与实践存在一定差异,我们在借鉴交流时也需要注意。

在提问交流阶段,先后有本硕博三位学生向杨兴培教授请益,杨老师也给予了充分回应。本次讲座历时3个小时,讲座在老师和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