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彩平台

漫修东吴学术论坛第54讲:刑事冤案的规律与成因

发布者:范茜发布时间:2020-12-22浏览次数:1643

12月17日下午,漫修东吴学术论坛系列讲座第54讲在博彩平台 东吴大讲堂成功举行。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永生老师,与谈人为博彩平台 李晓明教授、中国政法大学白冰博士、博彩平台 刘文副教授,博彩平台 师资博士后邵聪担任主持人。

本场讲座的主题为“刑事冤案的规律与成因”,讲座内容主要是讲解冤案出现的规律、导致错案的直接原因、导致误判的主要因素,并且通过与谈老师们的对话更深入剖析国内冤案的深层问题。邵聪老师在简要介绍陈永生教授的学术背景后,宣布讲座正式开始。



首先,陈教授简明扼要得介绍最近十年我国媒体披露的一系列震惊全国的刑事冤案(云南杜培武案、湖北佘祥林案、河北聂树斌案、山东张志超案),向同学们指出这些冤案的存在严重损害犯罪嫌疑人、被害人的合法权利,并且严重损害中国司法制度的公信力,需要对这些冤案进行反思和总结,从而正式引入本次讲座。

第一部分是关于冤案出现的规律。陈永生教授基于自己多年的观察和研究,总结了冤案出现的五个基本规律:一、被告人涉嫌的都是重罪,并且大多被判处重刑;主要涉及的罪名包括: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抢劫罪、强奸罪、奸淫妇女罪。二、被误判的被告人大多处于中国社会结构的中下层。三、绝大多数被告人都委托了辩护律师。四、犯罪嫌疑人大多因与被害人有某种关系而被认为涉嫌犯罪。五、导致冤案得以纠正的原因都极其偶然,但从2013年以后,随着纠正冤案的力度加大,不仅多个长期得不到纠正的冤案得以纠正,按“疑罪从无”改判无罪的案件比例大幅上升。



第二部分是关于导致冤案的直接原因。陈永生教授梳理了导致冤案的直接原因,主要涉及证据方面的因素,具体有六点:第一,刑讯逼供,过分依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口供;第二,违法取证,隐瞒、伪造证据,甚至阻止证人作证;第三,主观臆断,忽视科技手段的运用;第四,主观片面,对无罪证据视而不见;第五,轻视辩护,对辩护律师的合理意见置之不理;第六,有罪推定,证据显然不足、相互矛盾仍坚持认定有罪。

第三部分是关于导致冤案的深层原因。经过多年的研究,陈永生教授挖掘出了“冤案”的深层原因,涉及诉讼程序、司法体制、刑事政策等方面因素,具体包括:第一,片面追求破案率,特别是要求“命案必破”的做法值得反思;第二,有些地方党政部门违背事实和法律,对公检法机关存在争议的案件不当协调;第三,对案件的处理过分迁就社会舆论(民愤)、过分屈从被害人压力的做法值得反思;第四,公、检、法机关过分重视相互配合而轻视相互制约是导致误判的体制根源;第五,对公安司法机关办案经费投入不足是导致误判的经济根源。第六、对办案人员错案责任的规定过于严格,加剧了错案纠正的难度。

在交流环节,首先发言的是李晓明教授,李老师对国内发生如此多的错案冤案深表痛心,在发表自己观点之前,首先着重对在做同学们强调了从事法律职业必须严守法律底线,通过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实际运用问题,提醒同学们作为一个法律人,不能有司法惯性,冤屈可能会落到任何人头上。同时提出(1)贪污贿赂、职务犯罪是否有冤假错案的疑问;(2)除了大案命案,其他小案如经济类冤错案件是否得到有效纠正?



其次是白冰博士对陈教授的讲座发表观点,从更细节处对冤假错案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指出测谎仪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当前办案过于简单,单纯由人到证,更应当由证到人,追求客观证据对案件事实的证明效果。



最后是博彩平台 诉讼法教研室刘文副教授发表观点,重点强调我们苏州大学法学本科教育缺少犯罪侦查课程,希望能建立相关课程对步入法学院的同学,及时警醒必须合法合规侦查案件,培养法律信仰和法治理念。



在三个多小时的精彩讲授之后,漫修东吴学术论坛系列讲座第54讲圆满落下帷幕。